掃一掃添加微信
近一段時期以來,地方“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陸續發布。在這些地方性規劃中,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打造新消費增長點和消費中心城市成為關鍵詞。
重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振市場信心 打造夜間消費集聚區
今年3月底,重慶市政府發布《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重點提出要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
規劃提出,要鼓勵和支持商業餐飲門店、書店、影院、景區景點延長營業時間,發展一批24小時營業點,著力打造一批夜間消費集聚區,創建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規劃為重慶市推動夜間消費提供了指引,重慶各地也在積極落地實施規劃要求。例如,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重慶兩江新區通過多舉措發力,從發放數字人民幣優惠券到打造線上“夜消費”平臺,從24小時便利店到“深夜食堂”,從夜間公園到夜間展覽,推動夜間經濟持續升溫。
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是拉動消費增長、轉化發展矛盾、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評選了第一批120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申報也已于今年2月啟動,集聚區的規模和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也越發火熱。
武漢“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開辟文化消費新應用場景和新增長極
《武漢市文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也于近日印發。規劃指出,武漢市文化產業發展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變,文化企業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的發展目標沒有變,文化消費將迎來補償性增長的趨勢沒有變。根據武漢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規劃提出,推動文化消費升級,改善文化消費條件,增強文化消費便利性,開辟文化消費新應用場景和新增長極,精心打造全國“文化消費之都”。
就如何應用新技術助推武漢文化消費發展,規劃也給出了具體方向和舉措。一是優化文化消費平臺。加快“武漢文惠通”平臺提檔升級,高水平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升級文化消費服務平臺功能,完善文化消費基礎設施,推進內容精品化、生產智能化、傳播數字化、終端移動化、消費便捷化;二是培育文化消費業態。依托數字經濟、線上經濟開發體驗性強、參與度高的互動消費模式,鼓勵探索“云綜藝”“云展覽”“云旅游”“云演唱會”等新型互聯網文化消費形態,開發體驗性強、參與度高的在線文化消費模式。振興線下文化消費夜間經濟,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蘇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盤活存量 創新滿足群眾多元消費需求
2021年底,《蘇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印發。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蘇州市文旅消費進一步激發。蘇州持續推進全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連續4年舉辦了“品質蘇州·美好生活”文化旅游消費月活動,獲評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旅消費提升項目。“姑蘇八點半”“江南小劇場”等夜經濟建設漸成模式,觀前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金雞湖景區、夜周莊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名單。
展望2035年,發展規劃明確,要以江南文化為核心的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文旅創新驅動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以建設消費中心城市為目標,推動文旅線上線下消費,豐富文化和旅游消費供給,優化文化和旅游消費環境,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費服務設施,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文旅消費市場國際化、特色化發展。
不難看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人們對于身邊的美好生活更加關注,對于文化消費的內容認同感、趣味性、互動體驗感等需求不斷升級。新興商業綜合體、城市會客廳、文博場館、社區文化生活圈等成為國內文化消費的主要場景。因此,后疫情時代,持續擴大本地文旅消費市場成為各大城市的重要發力點。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發展規劃提出,要總結開展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經驗,以提高城鄉居民整體文化和旅游消費水平為主要內容,完善蘇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費大數據平臺功能,整體提升文旅消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