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五一”露營火爆,一時成為旅游頂流,無意間戳中了市場心動點,揭示了當下旅游生存與發展的一個新端口。值得慶幸的是,旅游幾乎被堵死了所有的出路,露營卻成為疫情留下的最后一道門。
露營熱不在于“口紅效應”層面的“廉價而非必要”,也不在于“心靈的些許慰藉”,而在于市場之勢、消費之需。
露營,未必遠行,說到底,原本就稱不上旅游產品。充其量只是都市人近郊休閑的一個補充,或是一個休閑驛站。露營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國標型露營,二是非標準型露營。
對于前者,相對高端,相當于一個以野奢性住宿為主的旅游綜合體。也許會成為當下休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性、焦點性、網紅性產品,只要規劃、投資、運營得當,投資少、建設快、見效大,起碼在疫情期間可以救急、救困、救死。此類露營產品可以籠絡近距離、小半徑、休閑性、親子類消費群體。不求圖發展,卻可圖生存。
對于后者,屬于山野、田間、水邊的隨機化、隨意性露營,或許無太多商業利益,且徒增安全隱患與衛生隱憂,卻正因如此,恰恰滿足了部分休閑者追求自然的天性與需求。沒有羈絆和約束,沒有大門和收費,豈不快哉?
經此一“疫”,標準化露營也罷,非標準化露營也罷,人們追求自然野性、個性自由、綠色生態的休閑旅游方式看似有了一個新的著落。
當下的觀光旅游與休閑度假已成此消彼長之勢,疫情是導火索,也是助燃劑。休閑可近可遠,居家可休閑,外出也可休閑;休閑可老可幼,康養是休閑,親子也是休閑。
觀光在于特色,休閑在于個性。度假則適宜遠程,需要換個環境,更需要換種心境,正所謂“詩與遠方”,沒有詩意的遠行就沒有度假的感知。所謂“微旅游”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沒有旅程,就沒有全新的異質化環境,即便有景觀,也早已熟悉得不再讓人心動。如果自我調整好心態,頂多算是一種“微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