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沉浸式體驗理論,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它是指人們在進行日常活動時,將所有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情景中,甚至最高階段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沉浸式體驗,是一種“幻覺”,又不是“幻覺”,它是通過人們的五官形成“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綜合感知信息,進而獲得不同理解,達到“沉浸式體驗”。例如,我們在電影院中更容易隨著電影情節,或哭或笑;我們在國家大劇院中更容易隨著古典音樂,冥想沉淀;我們在主題農莊中更容易感受淳樸的鄉野風情,自然成趣。
如何打造鄉村旅游“浸入式”體驗,要打造田園度假產品獨特的“鄉土味”。從某種意義上說,田園度假是一次對鄉土文化與生活的體驗,因此,田園度假產品應通過材質、建筑形態等營造淳樸的鄉村氛圍,從文化活動、餐飲配套等方面形成鄉土的生活方式,讓旅游者體會本真的鄉土味。以傳統村落為例,可對犁田、插秧苗、打稻谷、編草鞋等原汁原味的農業生產活動進行傳統農耕文明旅游開發;對農業生產中的澆灌、施肥、收割、養殖等活動進行包裝編排,開發出兼具娛樂性、教育性、參與性的旅游產品,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農業、林業、養殖業等資源開發相應的旅游產品。從而多方面立體化發掘鄉村旅游資源的潛力和價值。
高品質的鄉村度假生活。“鄉土味”不等于低端的產品服務,田園度假應在“鄉土”基礎上,提供豐富的現代休閑配套和高端的度假服務。同時,兼顧部分游客的個性化旅游需求。例如,不少游客渴望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可以通過深度“浸入”,實現游客體驗層級依感官、認知、情感等梯度逐級提升,以“深”游促“慢”游,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從而發揮旅游的乘數效應。
田園度假休閑涉及鄉村住宿、特色餐飲、養生養老產品等諸多方面,其開發需要村集體、農民、企業的配合,形成共擔責任、共享利益的開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