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即使沒有疫情,旅游部門依法統計和依規發布的節假日旅游市場數據也總是引來部分業者的質疑,總覺得“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2020年春節以來,比慘求關注、調侃宏觀數據似乎成為自媒體和傳統業者的必修課。對于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來說,倒也不必訝異,在每個地方、每個行業、每個人都在承受巨大壓力的今天,我們需要認真傾聽每一種聲音,也應當傳遞每一份信心,更應當理性引導社會輿情和創新發展的方向。
旅游者定義旅游業,而不是旅游業定義旅游者;跟團游、坐大巴、住酒店、逛景區的城鄉居民是旅游者,但是自助、自駕、自由行、住民宿、當日往返的城鄉居民也是旅游者;旅游業沒有天然的嫡系部隊和主力軍,誰能夠滿足旅游者的需要,誰能夠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誰就是旅游業的嫡系部隊和主力軍。旅游者在哪里,旅游業就應當跟到哪里,傳統業者不去滿足,自然就會有創業創新者去滿足。
節假日期間,我們看見了旅游休閑新需求,以及由此而來的市場機遇。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專項調查顯示,勞動節假期選擇自駕的游客比例為53.6%,89.9%的游客有行前購物行為,沖鋒衣、登山鞋等休閑服飾,帳篷、防潮墊、折疊桌椅等戶外休閑裝備,桌游等便攜娛樂裝置為行前購物的普遍選擇,占比分別為25.8%、24.3%和18.8%,更不必說野餐必備的零食、啤酒和軟飲料了。無論是跨省游還是本地休閑和周邊游,餐飲都是剛性消費,在這個假期,“高端露營”“精致野餐”已經成為居民近郊出游首選。專項調查顯示,勞動節假日期間,旅游消費中的餐飲占比為22.9%,居各項消費的首位。無論是行前的信息獲取和戶外裝備用具的購置,還是游憩期間的知識付費和衍生需求,旅行服務商和導游人員都是可以通過直播+直銷、外賣快遞和無人機作業等方式獲取商機的。事實上,小紅書、字節跳動、B站已經在這么做了,如果旅游業者堅持“集中采購——門市銷售——團隊導游——消費回傭”的作業方式,就算沒有疫情,也是難以留住曾經的輝煌。
節假日期間,我們看見了旅游發展新動能的集聚、新業態的萌芽,也看到了傳統業者的創新努力,更看到了政府紓困的政策效應和業界自救的行業信心。受疫情影響,游客將更多目光投向傳統熱門景區以外的旅游景點和活動,活動空間從景區、城市公園、旅游度假區、博物館、科技館等傳統旅游資源轉向鄉村、自駕、戶外休閑、菜市場等主客共享空間,對當地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的深度體驗,對生活周邊近處旅游資源的再定位,創新本地休閑空間和旅游業態,穩定了假日旅游消費市場。專項調查顯示,86.3%的游客選擇新興景區,是選擇傳統熱門景區游客的6.3倍。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某個空間是不是旅游景區,并不取決于它是否掛上風景名勝區、水利風景區或者A級旅游景區的標牌,而是取決于有沒有游客到訪。
適應數字化、微旅游的市場需求,各地政府和企業推出了一批新項目和新產品并獲得了市場的積極回應。專項調查顯示,游客假日期間體驗科技旅游、太空旅游、虛擬游的比例分別達到27.0%、16.5%、12.6%。南京旅游集團推出的“直升機+熱氣球+帳篷露營”三位一體濱江新潮體驗項目和幕燕飛行營地在假期都是叫好也叫座。北京鄉村民宿每間夜預訂均價超過2000元,深圳、惠州、杭州、成都、青島的均價達到1000元以上,成都、綿陽、宜賓、廣安、雅安、巴中等地大部分特色民宿、精品民宿“一房難求”。海南各地深度挖掘城市近郊和周邊資源,引導市民游客發現“家門口的精彩”。威海市推出共計151項微度假產品,江門市舉辦“品游江門微度假”主題活動。西安大雁塔、岳陽洞庭湖景區出現游客擁擠現象,張家界三大景區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超過8萬人。
我們也注意到有媒體報道黃山導游做直播、采茶、種菜,莫干山的民宿員工去山上挖筍。相對于比慘躺平等救濟,他們在旅游市場蕭條期間想方設法自救,靠自己的力氣、本事和智慧吃飯,不丟人!如果還能在相關的領域做些力所能及的創新,就更加令人欽佩了。其實,在歷時數年和波及全國的疫情面前,受影響的又何止旅游一個行業呢?每個地方、每個行業、每個人都過得比過去更難,我們需要聽到每一種聲音,也需要看見每一個人的努力,更需要以理性引領萬千業者創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