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2021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實驗室、《中國旅游報》聯合阿里巴巴發布了《2021非遺電商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共有14個非遺產業帶在淘寶天貓年成交額過億元,其中近一半位于縣域及以下地區;全國貧困縣商家在阿里零售平臺售出非遺相關產品近30億元;年成交額超百萬元的店鋪中,西部省份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其他地區。非遺產業化賦能鄉村經濟發展的優勢正在不斷顯現。
這離不開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8年起,國務院扶貧辦(現國家鄉村振興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多次出臺文件推動“非遺工坊”建設,旨在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學習傳統技藝、提高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搭建起鄉村勤勞致富的基礎性平臺。截至2020年6月,全國已設立超2000所非遺工坊,帶動約50萬人就業。
“非遺+扶貧”的成功實踐,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2021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鼓勵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業工坊,促進當地脫貧人口就業增收。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體驗經濟時代,將文化遺產束之高閣已經不是最佳保護方式,以活態化方式呈現鄉村民間技藝和農業藝術作品才是更好的選擇。可以說,非遺產業化既有利于鄉村文化振興,又有利于鄉村產業振興。”綠維文旅控股集團董事長林峰表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工藝”“文旅”雙管齊下,勾勒出非遺產業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意見》提出,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設計師、藝術家等帶動農民結合實際開展手工藝創作生產,推動紡染織繡、金屬鍛造、傳統建筑營造等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鄉村旅游各環節,支持利用非遺工坊、傳承體驗中心等場所,培育一批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
“以非遺為抓手,探索多種新型業態、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設立一批特色鮮明、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產業項目,并在資金、信貸上給予一定支持,從而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這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