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風景,從產生的第一天起,就蘊含著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因素。至于場景,人文活動則更加豐富,甚至有了戲劇性的情節。正如茅盾先生在他的《風景談》所說:人才是最美的風景。
首先,風景是人與自然互動關系的顯現
何為風景?這個問題似乎再簡單不過,但是如果單純理解為自然風光,可能就大錯特錯。
所謂風景,實質上是以山水景物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與觀賞的景象。《晉書》上說:“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盡管古人對風景的認知是表象的,但不得不說,已經暗含了感性的因子。
“風景”一詞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絕非偶然,其社會背景是魏晉玄學的發展與士族的興起,經濟背景則是莊園經濟的鞏固和推廣。這個時期的文人雅客游山玩水已成為常態,譬如:王謝家族中,謝靈運堪稱山水詩派鼻祖,他流連山水,被稱為旅行家,又被封為康樂公。其外曾祖父王羲之糾集的蘭亭詩會堪稱史詩級的山水觀禮聚會,在這個時期的山水詩畫及士人雅集活動中,“風景”已被賦予了理性的審美價值。由此可見,從風景產生的第一天起,就與精神層面的休閑活動有關,而不止旅行游覽。
在觀光時代,風景作為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主指自然風光、景物,包括風景名勝、人文古跡、城市美景及其風土人情等。也就是說,“風景”有兩個永恒的要素,即自然和人,兩個要素缺一不可,“風景”是人和自然之間互動關系的顯現,這也是當下旅游“場景說、情景說、情境說”的淵藪。
時代不同,“風景”的認知深度、價值寬度和實踐特征已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旅游者通過觀光游覽可達到改變常居環境、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怡悅心情、鑒賞大自然造化之美、享受現代化城市生活的情趣,以及滿足異地購物等多方面的需求和目的。
除此之外,現代科學尤其是生態學的發展還為風景的理性認知創造了條件,“風景”已超越審美價值,增加了生物和文化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以及社會和經濟等價值。如此說來,旅游“場景說、情景說、情境說”已接近實踐和市場層面。
其次,場景是最具人性化和活態化的風景
場景原本是指戲劇、電影中的場面,泛指情景。但在體驗經濟與休閑旅游背景下,早已成為一種活色生香的風景。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于普通人,詩與遠方已近乎奢望。基于此,市場不得不泛生長和逆生長,如:從城市到近郊的鄉村休閑與鄉村民宿,以及戶外旅行、研學旅行、露營地的興起;還有劇本殺等城市就地休閑產品,實景難尋情況下,虛擬的沉浸式場景的滋生蔓延合乎情理,VR/AR、5D及元宇宙技術的相對成熟,在文化創意之外,為城市化休閑及景區游樂體驗產品的發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但是,沉浸畢竟虛幻的,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沉浸也許是一時的,生活才是地域化的、持久的、有人文感知的體驗產品。
平遙古城保護的不僅僅是原態建筑,更重要的是對生活在古城里的原住居民及其場景的保護和培植發展。因為原住居民的存在,才有了帶著濃濃晉中特定地域文化和煙火氣的風土人情和活態風景。
當然,觀光作為旅游的一項最基本的活動內容,其旅游核心吸引物——風景在長期內仍將繼續占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