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全域旅游不能單純在“全”上做文章,講求面面俱到,核心還應放在“域”上,要立足地區旅游產業基礎,營造特色旅游產業生態。而堅持創新發展導向,轉變旅游發展理念,順應新時期發展需求,是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關鍵。能否堅持創新導向,決定了旅游發展能否適應新趨勢、新常態,也決定了能否讓傳統的旅游產品煥發新生。
據業內知名機構發布的《2021年國慶旅游數據報告》顯示,“自駕游”已成國民出行標配,國慶期間其熱度高漲150%;“露營+”、探險、沖浪、海釣成新晉酷潮玩法;周邊游成為旅行新風尚。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后,比起追求詩與遠方,旅游者更樂意在城市周邊挖掘田野秘境,體驗野性十足的旅游項目,放松身心,回歸自然。旅游消費需求逐漸由景區游覽向目的地生活體驗轉變。“域”的概念更符合旅游市場的趨勢,創新、求新、變新,讓地域產品能夠順時求變,抓住旅游產業的發展關鍵。
因此,全域旅游發展要緊扣時代脈搏,改變以景區為重點支撐的旅游空間格局和產業結構,要構建復合景區、度假區、游樂區、休閑社區、田園綜合小鎮、帳篷房車營地等多功能、多場景的旅游譜系;要將城區向景區化發展,保留和還原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生產形態,創新商業業態,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旅游生態;要發揮全域旅游的平臺化作用,實現以旅游為統領,推動一、二、三產互助發展,創造地區生態發展的新增長點。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創新發展為導向,避免走“唯標準化”“缺景造景”“生搬硬套”“水土不服”等錯路、彎路。
全域旅游并不是中國旅游發展的特殊產物,它是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歐美等西方國家早已形成類似的發展模式。工業化推動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旅游出行需求增長,同時越來越關注服務品質,倒逼了旅游產品品質的提升。但工業化進程所形成的城鄉經濟二元化結構問題也日趨嚴重。
而旅游業的發展能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經過四十多年的旅游發展,實踐證明,在我國,即便在一些不適宜大規模、集約化、工業化發展的山區或偏遠地區,也可以通過發展旅游來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后工業時期,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亟需一批綜合型的旅游目的地來滿足其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將旅游目的地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打造的全域旅游理念應運而生。
工業化時期旅游是市民休憩發展的現實需求;后工業時期,綜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成為旅游發展的方向。全域旅游只有順應社會發展規律以戰略思維為導向,才能緊跟時代主題,真正為民、富民、利民、樂民,讓旅游業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