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好的文創產品要具備三個特點:審美、功能、內涵,缺一不可。僅僅做到迎合消費,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匯古今、溝通雅俗。文創產品不等同于衍生品,更不是大型的展覽或活動的附屬品與添加劑,也不應該是新奇點綴,而應該具有獨立性,并進入生活日常。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要把握好切入點。
在景區紛紛跳出“門票經濟”思維后,旅游文創似乎成了各地景區的香餑餑。為促進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大家都鉚足了勁兒鉆研、開發,產品琳瑯滿目,行業前景無限。
然而,有不少業內人士稱,隨著越來越多人和機構涌入旅游文創領域,市場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喧囂,關注者寥寥,銷量長期處于“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狀態,令人毫不猶豫購買的爆款產品尚未出現。
更遺憾的是,有些旅游文創產業非但不能成為景區利潤增長點,反而成為景區的財政負擔,花錢又賠錢。甚至離開了景區補貼,某些旅游文創企業只能關門大吉。
與景區“熱供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旅游文創產品消費者的“冷需求”。面對創意、質量、運營等諸多問題,旅游文創產品如何才能火出圈,讓人們愛不釋手想帶走?
文創產品設計思路之游客反饋
設計雷同長得像
“感覺各地景區商鋪賣的銀飾、帽子等東西模樣長得都差不多。放一起都能玩消消樂了。”
商業味重少文化
“幾年前逛古鎮步行街時,感覺還行,不像現在太商業化了,真是一進去就想出來了。街上創意小店賣的小玩意兒好看是好看,可跟當地文化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掃興。”
簡單仿造不精致
“周末去逛了某古跡,路過文創店,本來想買個禮物給女朋友,可看來看去,沒啥好買的,都做得太普通了。比如,人偶娃娃,就是把園子里的名人雕塑照葫蘆畫瓢縮小,做得很糙,拿不出手。”
審美落后
“我想買個民族風的包,結果跟朋友在景區逛了好幾家文創店,也沒發現合適的。說真的,這些包顏色多得像只錦雞,為啥不根據現代人的審美設計下,完全不能引起我們的購買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