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安娣提出關于后冬奧時代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建議。
她表示,冬奧夢與中國夢的歷史交匯,標定了中國冰雪新時代的閃光節點。中國兌現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推動冰雪經濟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地區走向全國、從冬季跨越四季。2.3億人次的冰雪旅游市場,3.46億的冰雪運動參與者,近2000座冰上雪上場館設施,2500多所中小學校開設冬季運動課程,冰雪制造、冰雪服務、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培養等產業鏈條逐步形成,這些寶貴的冬奧遺產,成為中國冰雪經濟未來發展的強大支撐。
梳理百年冬奧史,楊安娣總結出后冬奧時代冰雪經濟發展的四條基本規律:
一是冰雪人口快速增長。
美國1960年斯闊谷奧運會后的18年間滑雪人次增長了20倍;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后滑雪人次突破5000萬。
二是基礎設施極大改善。
日本1972年札幌冬奧會舉辦當年新增雪場35家,8年時間滑雪場總數就達到了400家,12年時間完成了都市與滑雪區域高速公路網建設,24年累計新建滑雪纜車達3000條。
三是冰雪文化傳播有力。
辦奧國家的冰雪文化快速積淀,冰雪運動滲透率遠高于非辦奧國家,發展冰雪經濟的氛圍更濃。挪威一直保持著冬奧強國優勢,與其冰雪文化的培育和傳播密切相關。
四是冰雪產業體系形成。
俄羅斯索契、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加拿大溫哥華、意大利都靈等地,以冰雪運動休閑和度假體驗為特征的經濟結構更加凸顯,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及相關產業實現了協同化、體系化發展。
楊安娣表示,乘冬奧之東風,開啟全面建設冰雪強國新征程,是后冬奧時代冰雪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2016年以來,吉林省探索出了“有為的政府推動、有效的市場力量、創新的產業路徑、協調的產業布局、開放的發展平臺”冰雪發展實踐模式。基于此,楊安娣建議:
一是堅持冰雪經濟思想引領。
系統總結習近平總書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冰雪經濟思想理論,為全面推動冰雪強國建設奠定思想基礎、提供理論支撐。
二是強化冰雪強國戰略統籌。
將建設冰雪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中國冰雪中長期發展規劃,從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的視角科學布局冰雪經濟功能和發展時序,構建以東北長春—吉林、長白山—通化、哈爾濱—亞布力,華北北京—崇禮,西北新疆阿爾泰山脈“三北”五大目的地冰雪大區為主干的協同發展空間,為寒地區域特別是寒地邊疆地區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行動指導。
三是大力培育中國冰雪文化。
把冰雪文化融入“冰雪絲路”建設中,從與“一帶一路”融合的戰略高度,舉辦國家級冰雪絲路開放合作論壇,建設國家級冰雪絲路博物館,構筑世界冰雪文化新高地,使冰雪文化成為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推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新載體新紐帶。
四是著力構建現代化冰雪經濟體系。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拉動同步發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制造為核心,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貿等相關產業門類為支撐的全產業鏈體系,全面加快冰雪市場培育。
五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組建國家冰雪發展工作協調推進機構,高位統籌全國冰雪經濟發展。在國家層面出臺冰雪經濟支持鼓勵政策,給予冰雪產業重大項目國家級財稅補貼,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優勢設立國家級冰雪裝備制造示范區,制定“冰雪絲路”建設指導意見,破解冰雪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和要素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