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今年10月,“小紅書藍房子貨不對版”等話題頻頻出現在網友討論區。事件的起因經過很簡單。有明星打卡了三亞清水灣的一個藍房子拍照點,由于現場與圖片不符憤而發文“拔草”。隨后,發布推薦的網友解釋稱,藍房子是當地的免費景點,沒有商業合作。
的確,嚴格來說,免費的景點還真算不上是營銷宣傳。根據當事人的描述,自己的推薦打卡地并未“攜私帶貨”,圖片確實進行了編輯,但該打卡點無人維護日久失修,加上天氣等自然因素差距,拍攝效果很難一致,網友似乎并不買賬。“藍房子”事件后,不少打卡點相繼“躺槍”。雨后的咖啡廳、靜謐的書店,統統上了“批斗臺”。
旅游人說旅游話,分析案例只吸取經驗,不講對錯,景區網紅打卡地營銷忌“用力過猛”。
這些網紅景區,或者說網紅打卡地之所以讓游客大失所望甚至上網吐槽,還是因為其自身可游覽性十分有限。除了拍張美照證明自己“到此一游”,這些打卡點基本上沒有任何歷史、人文、自然景觀做基礎,很難給游客帶來心理或視覺上的震撼和思考。
對運營商來說,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游客寧可選擇網紅打卡地也不去那些有內涵、有產品的景區?產品設計、同質化改造、營銷宣傳,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且這些打卡點既不收費也無人運營,其實并不需要喧囂的流量和熱度打擾。
與之相反,受疫情影響,客流驟降的景區正才需要借助營銷打響名頭,重喚游客熱情和信心。真正達標的景區也不多,反而是一些新開項目特別“賣力”做宣傳,甚至過了火。用幾塊鏡子拼湊的“天空之鏡”、稀稀拉拉盆栽擺出的“普羅旺斯薰衣草花海”……以小充大、虛假宣傳的景區“low”的讓游客叫苦不迭。因虛假宣傳,臨武縣滴水源景區“天空之鏡”景點運營方還被處了12萬元罰款,景區網紅打卡地營銷忌“用力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