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從旅游基本特征分析,旅游是物質文明與自然文明的空間交換,處在物質文明空間的人尋求自然文明的現象。在城市化、工業化非均衡發展的推動下,這兩個文明在不同的地理空間必然會形成差異。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核心地區的空間,其物質文明程度遠遠高于其它空間,又因為城市化和工業化固有的缺陷,使其自然文明得到某種程度的破壞。
相反,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非核心空間,雖然物質文明程度較低,但卻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然文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結果形成了物質文明和自然文明空間上的差異,也為旅游發展創造了條件。這就是二戰以后,世界進入工業化發展階段,旅游這種現象全球興起的重要原因。
兩個文明的空間交換,呈現出城市空間向鄉村空間、經濟發達空間向欠發達空間的旅游過程。從旅游角度認識空間關系,是旅游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從經濟角度認識空間關系,是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從生態角度認識空間關系,是碳匯地與碳源地。
在原先旅游發展中,我們僅僅是旅游的角度來認識這種空間關系,也就是從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內在聯系來思考旅游發展的。在進入新發展階段,生態與旅游的聯系被逐漸重視。我們可以從生態角度來思考旅游空間關系呢,比如,城市人到鄉村旅游,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到經濟欠發達地區旅游,從生態角度來認識旅游空間關系,實際上是碳匯地與碳源地的空間關系,也是一種碳交易的關系。
城市以及經濟發達地區往往是碳源大于碳匯的空間,鄉村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是碳匯大于碳源的空間,通過這兩個不同空間的旅游,可以實現某種意義上的碳中和。因此,變局中的新旅游,就是從旅游生態理念出發,從生態旅游與生態環境內在經濟關系入手,通過制度設計,重新構建以生態旅游為重心、碳源地與碳匯地的相互聯系的旅游產業體系和旅游空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