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這“三個不”的核心是結構,在旅游領域也同樣是突出的問題。
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形成國家大戰略,各個行業和各個地方都忍痛進行調整。也多虧這一系列的調整,使國民經濟扛過了幾次危機,后來,調整力度越來越大,尤其是此次疫情的沖擊,我們看到了中央決策的前瞻性,也使得中國經濟在全世界都能夠一騎絕塵,保持了穩定。但種種力量的導向,實際情況的疊加,使得中國旅游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越來越突出,供求不平衡加劇,企業效益越來越差。
此次疫情深重,客觀上產生了壓縮泡沫的作用。一大批旅行社生存不下去,倒閉關門。一大批飯店紛紛轉讓產權,但是轉讓不出去。旅游投資項目進行不下去,爛尾已經產生,也有的項目倒閉破產。總體來看,傳統旅游企業陷入全面危機,一些新興企業也變成了傳統格局,甚至大型OTA平臺也困難重重,旅游景區應警惕四大泡沫!
1,投資泡沫。應對金融危機,中國處于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之中,大家都在尋求投資機會。很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形成泡沫,旅游方面有沒有泡沫?首要的泡沫就是投資泡沫。
據原國家旅游局的數字,2015年,中國的旅游投資2萬億,2020年達到2.5萬億。從1978年開始到2008年,中國旅游發展30年,所形成的固定資產總量大體上是8000億,就是說一年之中的投資量相當于過去30年的2.5倍,這不是泡沫是什么?但是這種投資泡沫現在變成了各地旅游發展的榮耀,變成了政績。上來都是發展形勢如何好,有多少項目,一聽全是大項目。
2,市場泡沫。現在而言,旅游市場泡沫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產生的。小錢敞開花,一定程度上也構造了旅游市場的泡沫。如果有比較好的投資渠道,可能就不花了,去投資,或者說有一些非常穩定的預期,可能在消費上會重新做結構性考慮。現在沒有,是擠著花小錢,這種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確實構造了市場泡沫。
而且這兩年市場上形成了很有意思的現象,各類商品有不同的價格體系,原來這些價格體系彼此之間不溝通,現在一溝通,才發現會形成一些新的概念。比如說旅行社打廣告:一平方米游歐洲,一個洗手間周游世界。原來我們沒形成這個概念,因為這是兩個價格體系,在北京一平方米房子好幾萬,買一個房子,120平米和119米幾乎沒有區別,但可以游歐洲就不同了,這種溝通也刺激了旅游消費,另一面就是強化了旅游市場泡沫。
3,政府泡沫。由投資泡沫演化出來的就是政府泡沫,一是政府對這些事情還沒有足夠的認識;二是大家還在主張這種泡沫;三是政府一些工作本身的著力點實際上就是吹泡泡,由此就形成了工作泡沫。
可以看一下,從省市政府到各級旅游局工作里很多都是泡沫性的。當然有一些是必要的,不能一概否認泡沫,沒有泡沫的啤酒沒法喝,但是泡沫到什么程度得研究。比如英國專門有一個法規,就是酒吧里的啤酒泡沫到什么程度,違背了是不行的,為什么有這么一個法規呢?啤酒沒有泡沫不好喝,泡沫太多就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為這么一個事都可以立出一個法規來?所以對泡沫不能一概否定,有發展階段的問題,也有工作思路的問題。比如說搞大活動,能說是泡沫嗎?如果非要這么說也可以,但是反轉過來說,旅游不搞大活動能行嗎?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4,工作泡沫。無論是政府的工作,包括旅游各個方面的工作,里面都有泡沫的成分,其中主要體現在市場營銷和大活動方面。中央電視臺的地方品牌廣告鋪天蓋地,各種各樣的大活動風起云涌,資金不斷投入,但實際效果如何無人問津。
要警惕泡沫、防范泡沫。現在旅游發展的泡沫如果不防范,很有可能形成泡沫化的格局。不希望看到“十四五”末期的時候,全國有一堆旅游方面的爛尾項目。因此,在旅游項目方面,政府一定要盯著投資商,加快資金到位力度;投資商則需要集中精力,迅速形成產品。產品形成了,哪怕粗糙一些,在市場上就有影響,至少有現金流,如果攤子鋪的很大,計劃上百億投資,到最后可能是十幾、二十幾億在地里,一等十幾年,這是泡沫化發展有可能帶來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