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從2020年初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間對于深受疫情影響的旅游業來說真的是無比的漫長。
有位旅游從業者這樣說,疫情剛發生的時候孩子才滿月,現在都已經能講話, 滿地跑了,可是旅游業還沒有從疫情的泥沼中走出來。
隨著疫情持續時間被進一步拉長,疫情防控已經成了常態化,如何應對疫情常態化的旅游業,是未來幾年中國340萬家旅游企業,和3300萬旅游從業者必須面臨的首要問題。
新冠疫情對旅游產生的影響,已經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場災難帶來的影響,疫情常態化也讓旅游業失業成為常態化。
過去四五十年的旅游業,都沒有這兩年的旅游業表現的如此魔幻。暫停和開放就在一瞬間,營業和失業完全是疫情說了算,旅游行業的失業也成了常態化。
有人說旅游業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旅游從業者的朋友圈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當旅游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就說明經濟發展的形式是向上的,良好的。當旅游業出現問題的時候,就一定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并直接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上呈現出來。
旅游是一個極其脆弱的行業,自然災害、政治變化、國際環境、金融經濟等各種變化,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對旅游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除了脆弱性之外,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又給旅游業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哪一天,哪個地方就會冒出新的疫情,旅游業就會被臨時暫停,旅游從業者就會遭遇“官宣”式失業。
就比如前幾天只恢復了一天的上海跨省游,從宣布恢復開放到再次暫停僅僅持續了30余個小時,有人用“快充式”營業的尷尬來形容疫情下的旅游業,,營業僅一天,休息一整月。
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旅游業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再次被放大,這對一個行業,一個從業群體的發展和生存來說,無疑都是致命的。
行業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正在一點點將行業的信心消耗殆盡。
就像這幾天,雖然短短三天之內便有山東、海南、內蒙古、四川等地恢復了跨省游,但大家對于今年的旅游市場卻提不起一點信心。
當然,擊敗旅游業的不僅僅是來自疫情造成的行業不確定性,更來自于市場和消費端的改變,疫情只不過是一支催化劑罷了。
旅游業這兩年的難,不僅僅難在疫情,還難在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行業還是那個行業,但游客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游客,“傻白甜”的游客時代已經終結。
資源的大眾化,信息的透明化,讓原本靠吃信息差的旅行社風光不在,需求的個性化,讓原本的傳統觀光旅游不再吃香。
疫情下的整個旅游產業鏈,景區、酒店、航空公司、OTA、旅行社等等,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新的旅游市場,新的旅游消費群體,新的旅游消費需求,新的旅游消費模式,都在隨著疫情和社會的發展一股腦兒地向旅游業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