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互聯網+”利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媒介、互聯網技術等推動相關行業的互聯網化,實現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的跨界融合發展。"互聯網+”以高速發展的通信技術為依托,借助互聯網強大的信息整合功能推動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2015年。我國“五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之后又陸續領布一系列推動“互聯網+旅游”發展的政策。
鄉村旅游具有小眾化、個性化特征。市場容量小日廣告成本高。而且,我國當前的鄉村旅游還面臨著發展觀念滯后、配套設施服務不完善、同質化嚴重等困境,尤其是市場營銷,嚴重制約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迅速與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入融合,對人類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互聯網媒介信息傳播速度快、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快速、及時地發布旅游信息,與傳統媒介相比,互聯網在信息傳播和產品推廣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營銷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互聯網+營銷”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符合市場需要,更拓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使鄉村旅游面臨著重要發展機遇。因此,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及平臺做好鄉村旅游的營銷工作,推動鄉村旅游事業的持續向好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鄉村旅游指的是旅游者在鄉村(鄉村性區域)進行旅游活動,旅游目的地以當地的自然資源、特色建筑或設施為游客提供物質產品或體驗服務。
發展鄉村旅游業具有多重意義:
一是使鄉村通信、交通、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更為完善。美化鄉村環境;
二是使資金、勞務、技術等向農村回流。加快第三產業的聯合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三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加農民收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人強勁動力。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多民族特色。有豐富而獨特的田園風光和民風民俗。這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資源基礎;國家又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加快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進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這是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保障。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鄉村旅游就已起步,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
于20世紀90年代進人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鄉村旅游人次達13.6億,據預測2025年我國鄉村旅游人數將達到30億。
我國的鄉村旅游從區域資源特色角度可以劃分為:農家園林型、景區旅社型、觀光果園型、花園客棧型、民居型養殖科普型、農事體驗型等模式。當前國內的鄉村旅游已經不再局限于農家樂形式。表現形式更為多元。如休閑農場(牧場)、鄉村博物館、鄉村公園、高科技教育農園、文化創意農園等,不斷向休閑、觀光、度假的復合型模式轉變在“互聯網+”時代。
自駕游、休閑游、度假游等個性化的旅游形式興起,鄉村旅游成為游客的重要選擇之一。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行業管理逐步完善,鄉村旅游的營銷方式和策略也應該更貼近時代。向“互聯網+營銷”模式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