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體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主導型經濟形態。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我國社會與發達國家一樣必然進入第四代體驗經濟。在體驗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渴望得到體驗,不再僅僅是購買商品或服務。作為供給方,需要提供最終體驗并充滿感情的力量,給消費者留下難以忘卻的愉悅記憶。
旅游本身是一種天然的體驗經濟,這也契合了當下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的轉變態勢,而休閑度假市場與體驗經濟恰恰是相伴而生的。網絡上流傳著一個關于體驗經濟的小段子,說的是“母親如何為小孩過生日”,或給我們以啟示。
在農業經濟時代,一個母親可用自家生產的面粉、雞蛋,親手下廚房做蛋糕,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業經濟時代,一個母親到商店里花幾美元買面粉回家,自己烘烤。
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一個母親可在超市訂購蛋糕,花費十幾美元。到了今天,一個母親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費事親自辦生日晚會,而是花一百美元將生日活動外包給,請一家公司為小孩籌辦一個難忘的生日晚會。
這個案例也許可以較為通俗地理解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到體驗經濟之間的演進過程。這個比喻,很容易跟親子活動聯系在一起,又可以延伸到近年興起的休閑農業親子旅游項目。然而,僅僅這么理解就過于狹隘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一、二、三產融合,但我們不能單純地理解為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尤其在當下,城鄉融合、農文旅養融合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
我們還應該突出鄉村旅游特色屬性——農業研學體驗與鄉土生活休閑體驗。所以,在本質上,應包括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內的整個旅游經濟,不是單純的一、二、三產融合,而是“一、二、三產融合+體驗”,是四種不同形態經濟的完美融合。對于旅游產業鏈上的所有產品都應該是“產品+服務+體驗”。
體驗產品遠不止親子和鄉村休閑,而是休閑度假旅游的全部。農業經濟基本是自足自給,不存在服務問題。工業經濟有了加工成本,于是產生了附加值的概念。服務經濟下,服務業是有價值的,附加值更高一些,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的服務基本是免費的。
在體驗經濟下,體驗產生的價值比服務更大。至于休閑旅游新產品的體驗性特征和形態,從近年市場爆火的“劇本殺”、沉浸式游樂產品以及武漢“知音號”、鄭州“只有河南”等沉浸式項目的叫好叫座,可見端倪。
體驗經濟不僅僅是服務經濟的延伸,其產品體驗完全可以覆蓋產品服務,由于體驗經濟的旅游體驗價值在于本身的特質化屬性以及個性化、定制化、專享化體驗特點,因而,這是一種更有價值、更有回味、更有市場誘惑力和粘性的產品。今天的專享產品就是明天的大眾產品,今天的定制體驗就是明天的普適體驗。現在的問題是,在旅游業管理層面以及由此引導的行業性認知層面,我們大多數人仍抱著多年來形成的“服務至上”的觀念不放,一直立足于服務經濟去提升所謂標準化的服務質量,卻沒有關顧體驗經濟下的個性化精神感受。現在已經有了“沉浸式體驗”,卻無人提及這是遠高于“服務”的另一個層面的產品。鑒于旅游業的特殊性、旅游產品的特色性與天然的體驗性,今后如果不改變這一過時的觀念,旅游高質量發展可能就是一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