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添加微信
2022年01月21日,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許多不同于過去、或慣常的一些新舉措,值得重視和研究。在此僅點評方向、戰略、布局、路徑、產品體系方面的部分內容,有關服務、保障措施等不涉及。
1、《“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開宗明義,只提“旅游業”,沒有提“文化旅游業”。這并不妨礙文旅融合,事實上,“規劃”中提到了大量文化內容。從產業角度提出“旅游業發展規劃”,少了文化事業的掛礙,更利于從市場角度對旅游產業進行精準規劃。
2、從市場需求側角度重申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市場高度關注和尊重。從側面說明了新旅游時代旅游市場和旅游資源孰輕孰重。市場第一,資源第二,需求在先,供給在后。
3、通篇不只一次提及疫情情勢,這個不得不提。2022年作為“十四五”旅游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疫情左右,疫情管控不力,就沒有旅游反彈,更談不上發展。
4、“創新提升國內旅游,促進入境旅游、穩步發展出境旅游”,輕重緩急一目了然。這是對旅游雙循環的基本態度。
5、不提旅游大國,只提旅游強國。“加快旅游強國建設”與旅游高質量發展是方向目標與戰略方法的關系。
6、提出“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一是強調了文旅融合,突出文化特色,符合休閑度假精神層面的需求;二是肯定了觀光與休閑度假并行發展的旅游格局和方向;三是所謂“世界級”景區和度假區,一定對應著國際游客(入境游)需求和出境游的高凈值人群,這就需要與國際旅游市場接軌,而非依照國內游產品質量和標準,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究竟如何才叫“世界級”,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市場界定,不是說說就成。7、首次從行業管理層面,順應社會呼聲和旅游市場發展階段,提出“+旅游”,而非僅僅“旅游+”。這高度契合了“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先導產業”的頂層定位。
8、無關“全域旅游”,提出“優化旅游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設一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沒有提及前些年大張旗鼓規劃而悄無聲息不落地的“全域旅游”概念,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由于概念錯誤而造成的戰略失誤,挽回“瞎折騰”損失,這是一次客觀和實事求是的自我矯正。
9、智慧旅游措施全面、具體、明確,在文化融入旅游后,科技進一步融入旅游。從服務模式到信息整合、技術應用、平臺建設、監管機制,從景區、度假區、集散中心到城市、街區,從企業到項目、產品、旅游服務,從旅游場景化到標識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到營銷傳播,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10、立足于新興市場,文化、技術缺一不可,“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實為旅游發展雙翼。在文化創意之外,提到了科技創新,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及5G、北斗系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旅游產品的體驗性和互動性、交互式和沉浸式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同時,兼顧大數據系統,提出了旅游技術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以全面提升旅游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上下游共建的創新生態。
11、特別提及新興旅游設備產業,未來旅游變得時尚,現代旅游需要現代武裝。包括:夜間旅游裝備、旅居車及營地、可移動旅居設備、游樂游藝設施設備、冰雪裝備、郵輪游艇、低空旅游裝備、智能旅游裝備、旅游景區客運索道等自主創新及高端制造。
12、提出構建“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的全國旅游空間新格局。具體落實到全國不下22個帶、網狀片區,為后期支持政策預留了很大空間。
13、對國家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根據資源、市場、發展階段不同因地制宜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并提出在政策、品牌創建、市場對接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支持。另外,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等也提出不同的應對策略,并明確了不同發展目標,如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邊境旅游試驗區和跨境旅游合作區、新藏滇桂邊境旅游帶、“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建設和品牌、絲路文化經典線、邊境極限體驗線、滇藏茶馬古道尋蹤線、大香格里拉人間樂土線,等等。極具針對性。
14、明確提出優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與設施。這是適應休閑度假旅游需求,在鄉村旅游之外重提城市休閑旅游,并具體布局綠道、騎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園、城市休閑街區等建設,進而兼顧城鄉,創建旅游城市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舉措。
15、明確提出“微度假”、“微旅游”,這是適應當下疫情管控情勢與城市休閑、近郊游的有效舉措。
16、提出了紅色旅游的特色文化精神與依托特殊地理、風貌、環境、生態、氣候等特色資源,打造特色旅游項目的地的目標。
17、國土空間規劃提出了“三條紅線”,本“規劃”同樣提出“保護傳承好人文資源”,其實,這就是一條涵蓋文物、遺址等保護的文化紅線。四條紅線可以并軌,共同指導旅游用地規劃。
18、著重提及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涉及了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沙漠等自然空間,以及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戶外運動等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毫無疑問,國家公園已成為我國所有自然生態保護利用與生態旅游的總抓手、切入點、示范和標桿工程。
19、提出了“旅游是一種生活、學習和成長方式”的理念,以及“美好生活度假休閑工程”的概念。這是“旅游是生活體驗”宗旨的回歸,也契合時下休閑度假訴求。當地人的生活,就是外地人的旅游體驗。同時,也為親子和青少年研學旅游市場、以及Z世代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
20、提出“順應大眾旅游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創新旅游消費場景,積極培育旅游消費新模式”。這是解決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一條指導意見,具體措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