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_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首頁banner圖

坐上這趟高鐵,從贛南風光到嶺南風情,只需兩小時

  近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

  隨著高鐵的開通,贛州至深圳的最快鐵路旅行時間將由原來的5小時32分壓縮至1小時49分,南昌經贛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時間也由9小時31分壓縮至3小時30分。時空的拉近對贛深兩地人員交流、產業互通、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巨大便利。開售僅一天,就賣出了3萬張車票。

  贛深高鐵,也叫做京港高鐵贛深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江西省贛州市,南至廣東省深圳市,途經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線路全長43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共設13座車站。

  從紅色故都客家搖籃,到冉冉升起的“新星”粵港大灣區,贛深高鐵沿線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站點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贛州:低調的江南宋城

  雖然今天的贛州,相比許多大城市顯得低調許多,但它是江西保存文物古跡,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濱水城市,走進贛州古城就如同置身于一座“宋城博物館”。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贛州古城墻,始建于漢代,距今有二千年的歷史,后來經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形成了一道周長約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墻。如今保存下來的三千多米城墻主要建于北宋嘉祐年間,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北宋磚墻之一。

  


  贛州古城墻高7米,垛墻、炮城、馬面、城門都保存完好。墻上還有數以萬計帶有文字的城磚,寫著“××年、××督造、××窯燒造”等內容,這些磚被稱為“銘文磚”,據市博物館調查統計,共有各種不同內容的銘文城磚521種,最早的可追溯至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最晚的記于民國四年(1915年),猶如一部史書,記載著贛州古城的興衰。

  從贛州古城墻西津門登上城墻,環顧四周,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的風景——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臺”就位于贛州城區西北部的賀蘭山頂,又稱“望闕臺”。而“清江”指的就是贛江與袁江的合流處。

  建于北宋嘉祐年間的八境臺,臺高27.8米,飛檐斗拱,畫梁朱柱,雄偉壯麗,可眺贛州八景。臺下龜尾角處章、貢二水匯入贛江,向北奔流,氣勢磅礴。公元1094年,蘇東坡被貶謫惠州,途中第一次踏入贛州城,就曾到過這里,游遍過八景。

  信豐:中國臍橙之鄉

  喜歡吃贛南臍橙的朋友,對信豐應該不陌生,因為那里是贛南臍橙的發祥地。

  而如果要更精確一些的話,據說位于信豐縣東南部,距縣城29公里左右的安西鎮是贛南臍橙最好的產地。這是因為當地的紅土壤中含有許多種微量的稀土元素,再加上溫度適宜,光照時間長。贛南丘陵面積廣闊,可以種植很多臍橙樹,因此產量也大。 

  贛南臍橙香、甜、脆、爽,香氣濃郁,顏色偏紅,比其他產地的橙子顏色略深,可食用部分達到了85%,橙汁含量達到了55%以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外貿部批準,贛南臍橙首次出口試銷,得到海外消費者高度贊譽,由此走紅世界。

  如今,贛南臍橙已經成為江西的一張名片,2003年被批準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贛州市信豐縣縣城的“江南第一高塔”——大圣寺塔,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為平面六角形九級樓閣式磚塔,塔高66.45米。 視覺中國 圖

  龍南:世界圍屋之都

  贛州在歷史上,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而如果你想了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贛南客家圍屋的營造技藝,那一定要去龍南。

  龍南,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建縣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因縣治在龍頭山之南而得名。境內分布著376座各具特色的圍屋,占贛南客家圍屋的70%以上,因此被稱為“世界圍屋之都”。

  贛南客家圍屋,是一種把家、堡、祠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傳統民居建筑,當地人稱為土圍子或者水圍,從中原移民至贛南的客家人,修建圍屋以抵御當地的土匪。

  在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關西新圍是贛南至今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圍屋,建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歷時29年完成。建筑整體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圍墻高約9米,厚2米,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從空中俯瞰,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筑就位于中間的“口”字部位,共有主房124間。

  客家人性格純樸、熱情好客,每逢重大節慶活動,便會擺下千人宴。在端午節,還會舉行大型的龍船會。據說龍船會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間,龍南縣太平堡至今仍保留著這項傳統。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五期間,江西龍南縣、廣東連平、和平縣客家人紛紛前來參與,高潮時游客人數達數萬人,

  龍川:南越王趙佗的發跡之地

  龍川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龍川縣,趙佗為令,屬南海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龍川成為南越國轄地。據《南越志》:“縣北有龍穴山,舜時有五色龍,乘云出入此穴。”龍川縣因此得名。

    趙佗為龍川縣令時,縣治的所在地就在今天龍川縣南部的佗城。雖然已經歷經兩千余年滄桑,但仍留下眾多古跡,如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坑子里、牛背嶺;秦時古城基、越王井、趙佗故居、馬前崗等遺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時代的城隍廟、南越王廟、孔廟、考棚等古建筑。

  另外佗城鎮上,具有濃濃嶺南風情的騎樓建筑遍布街頭,也是值得打卡的風景之一。

  東源:蘇軾后裔的定居地

  贛深高鐵的河源北站,位于今天的河源市東源縣境內。河源是客家古邑,因此東源縣的客家文化也相當豐富,其中義合鎮的蘇家圍,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而據說,蘇家圍不光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蘇東坡的后裔也定居在這里。這是怎么回事呢?

  相傳,蘇軾的第七代孫蘇天榮于1312年從江西廬陵(即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并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么高大。蘇天榮醒后,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果真的看見一棵大榕樹,而且周圍環境優美,于是懷疑這里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后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后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時,才圓了他的夢。

  蘇家圍現存有18座客家圍屋,其中5座建于明朝,最古老的永思堂,1481年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建,故又稱東山蘇公祠,是蘇家圍人舉行祭祀、議事的地方。村里還保留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藝術,其中舞龍活動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每逢過年過節,都會舉行,如今已經成為鄉村文化的特色之一,展示在游客面前。

  惠州:九百多年前就被蘇軾帶火的城市

  惠州自古有“粵東門戶”之譽,是嶺南名城。而提起惠州,就不能不提到蘇軾。

  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政治失意的蘇軾第三次被貶,心情郁悶。可是當這位北宋大文豪兼著名美食家來到惠州之后,就立刻被這里的嶺南風物所吸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沉醉在惠州的美景與美食之中,哪里還管什么宦海沉浮和功名利祿。

  蘇東坡在惠州居住了三年,留下了一百多首詩詞,里里外外把惠州夸了個遍。有了蘇軾的頂級代言,嶺南小城惠州遂名聞天下。而一同被帶火的還有惠州的荔枝,至今惠州仍然是中國重要的荔枝出口基地之一。今年6月,惠州鎮隆鎮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稱號,而“鎮隆荔枝”早在2017年就獲得了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

  蘇軾詩中提到的那座羅浮山,在惠州之北博羅縣境內,素有“嶺南第一山”之譽。羅浮山還是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

  廣東惠州博羅縣羅浮山景區,沖虛古觀有1600多年歷史,是全國最有影響的道教宮觀之一。視覺中國 圖

  惠州還有座西湖,沒錯,與蘇軾也淵源頗深。據說該湖原來叫做“豐湖”,蘇軾來惠州之后因湖之美而常稱之為西湖,于是豐湖就漸漸變成了西湖。后人常說“東坡到處有西湖”,惠州西湖就是其一。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標簽:
首頁banner圖

隨便看看

電話咨詢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850-1230

免費試用
客服微信

掃一掃添加微信
微信號:178733333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