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申報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的通知》,項目面向37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定向申報。那么,什么是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這37家實驗室都有哪些單位、具體做什么?近年來又取得了哪些重要研究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原名文化部重點實驗室,是原文化部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2006-2020年)》《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和《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完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開展文化科技領域應用基礎研究的重點工程。
2014年4月,國家文化部辦公廳印發《文化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文化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文化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養優秀文化科技人才,組織文化科技創新,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2014年10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認定的6個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名單,分別涉及古籍保護科技、音視頻修復與評測、演藝裝備系統技術、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近現代紙質文獻脫酸保護技術和數字演藝集成創新領域。
2017年1月,在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實地考察和公示等程序,原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名單,分別涉及書畫保護、沉浸式交互動漫、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應用、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品牌評測技術、建筑文化遺產傳承信息技術等12個領域重點項目。
2018年4月,文化部、國家旅游局進行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部重點實驗室更名的通知》,將原文化部重點實驗室統一更名為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旅游研究院(現為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旅游經濟重點實驗室轉為旅游經濟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2020年7月,為促進實驗室可持續發展,提升實驗室創新能力和水平,文旅部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對前二批全部19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開展了評估工作,評估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并于同年11月公布了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其中,17家單位評估結果為“合格”,2家單位評估結果為“不合格”。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三批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名單,認定“交互技術與體驗系統”“冰雪旅游場地裝備與智能服務技術”“在線旅游場景數據挖掘與智能設計”等18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三批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至此,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增至37家。
縱觀37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結構分布,均是依托或聯合國內文化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文化企事業單位建設的科研實體,并邀請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作為實驗室主任和專家委員,形成了“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有效打通了政、產、學、研、用各個環節。
在37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中,依托國內高等院校建立的重點實驗室就有24家,占比約65%;國家和省部級文化單位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4家,占比約11%;國家和省級文化事業單位重點實驗室6家,占比約16%;企業單位重點實驗室3家,占比約8%。
自首批實驗室運行以來,為發揮科技創新在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加強重點實驗室研究能力建設,文化和旅游部圍繞各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持續開展了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定向申報工作,鼓勵申報單位加強文化和旅游科技應用研究與成果轉移轉化。據文旅部科技教育司發布信息顯示,2014年以來,第一批6個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共承擔科研任務89項,共獲申請和授權專利16項。2018—2020年三年間,前二批次19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通過定向申報,共立項資助項目35個(詳見下表)。其中,2018年度立項14個、2019年立項12個、2020年立項9個。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850-1230
掃一掃添加微信
微信號:17873333331